中青评论:入职搞魔鬼式军训,模糊了员工“服从”的边界
管培生入职食品企业前,还要先经历一场魔鬼式军训?据《中国慈善家》杂志报道,2024年入职一家综合性食品企业的77名管培生,居然要先在一个封闭的训练基地,经过7天的“特训”。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家》
这些管培生被分成8个小组,训练内容堪比军训,包括深蹲、高空走断桥、泥泞地里做俯卧撑、集体搬重物等,其中一项训练内容是每人负重徒步60公里,在30多度的高温下,每个小组只分到2瓶水,途中多人中暑。还有一项训练内容名为“城市生存”,要求每个人去陌生人家里讨钱、讨饭吃。而对于具体的训练内容,员工事前并不知晓。据报道,从2019年至今,该企业已经举行了18期新员工特训营。第一期的特训被称为“战狼特训营”,企业宣传称,这是为了挖掘受训者思想、认识自身潜能、克服心理惰性。
对于这种高强度的入职前军训的必要性,以及它是否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甚至是否合法合规等问题,很快引发社会热议。
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是指用人单位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帮助新员工了解单位历史、组织文化、工作流程、行为规范、组织结构等情况,使其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新员工也可以管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准则等。近些年,除了传统的讲座培训、程序化教学培训方式,一些用人单位还探索出不少新型培训模式,户外培训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魔鬼式军训不能“想设就设”,一味让新员工“为吃苦而吃苦”。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训练,且不能脱离合理的培训目的。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此外,员工有权在入职前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条件等信息。考虑到该入职“特训”的运动强度,用人单位缺乏充分告知,甚至忽悠管培生“就当出去玩”等说法,不仅侵犯了员工的知情权,更是对其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能素质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患有心脑血管、呼吸道、骨和软组织等疾病时,根本不适合此类剧烈运动。很多时候,员工能否在这些训练中坚持下来,也受到客观体能状况的限制,与其能不能吃苦、能否“克服心理惰性”并不构成必然联系。相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反倒会造成不可恢复的身体损伤,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而且,企业通过军事化培训来“挖掘受训者思想、认识自身潜能”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更重要的应当是以平等、尊重的眼光善待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这家企业的官网上,就明确表示“致力于成为最会做产品的公司,敏锐地发现和洞悉市场需求”,并表示要让数字化成为增长引擎新动力。这些发展愿景,离不开开拓性人才的助力。而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恰恰是与所谓的“受训者思想”相悖的。
企业的人才培训内容不能与发展目标相割裂。企业在管培生入职培训中,到底是植入更多有关行业认知、市场分析、营销能力提升的内容,培养其综合的管理、协调、创新能力,还是以超高强度的军训锻炼其“服从性”,显然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盲目延续带有狼性文化的军训模式,只会掉入徒费时间、财力的形式主义窠臼,也很难激发新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