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了,我感觉自己融入了这座城市”
一切需要一个开始。
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自启动以来,收到了大量东莞的老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收到的第一张照片,就足够吸引人。
2000年,东莞厚街镇涌口社区。
照片的背景里,厂房与城中村自建楼混搭,清晰展示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珠三角城市形态。
左边是一位老人,右边是一位年轻人,两人围着一位小女孩。老人蹲下身逗小女孩,女孩望向老人。
快门按下,仿佛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布列松是世界摄影史中的殿堂级大师,创造了决定性瞬间概念的布列松,曾说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水泥的灰色,加上老照片泛黄,显得颇有年代感。小女孩的粉红衣裤成为画面中的亮色,与小女孩辉映的是老人逗小孩的红气球。
这张照片,与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作《红气球》的海报,有些神似。
背景都是低矮且有年代感的建筑,主角都是孩子,都有一个红气球夺目其间。
电影《红气球》在上世纪50年代一问世就斩获了无数奖项,包括1956年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无论是电影中的巴黎,还是照片里的东莞,人们都在现实中,努力寻找诗意与浪漫。
照片投递者罗文龙,老家在四川南充,读大学去了四川成都。1993年,罗文龙大学一毕业,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那时交通不发达,火车班次不多,罗文龙从四川来东莞需要先坐绿皮车到广州,然后换长途大巴到东莞。
罗文龙南下东莞第7年,在厚街涌口中达鞋业工作。他老妈把女儿从老家接过来,坐长途大巴辗转千里来看他,于是有了这张照片。
31年来,罗文龙在这里工作、创业,亲历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变化。照片背景里的弧形楼房依旧矗立,但外墙焕然一新,小楼变得时尚,小树从一层长到了三四层高。
时至今日,罗文龙依旧在东莞厚街工作。当这个异乡人被问及留在东莞的原因时,罗文龙表示:这座城市有很多选择,充满了机会,特别包容!
采访过程中,罗文龙数次因陷入回忆而沉默,他解释:我在东莞待得太久了,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31年来发生了太多太多,我一时不知道如何表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照片里小女孩,也就是罗文龙的女儿,此时也在东莞工作,成为一名正宗的莞二代。后来罗文龙有了二孩,二孩也在东莞读书。罗文龙强调:东莞对外地人很包容,我们也能享受东莞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所以就把孩子都接过来,不用在老家留守。
不过每年春节,罗文龙都会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看。最开始回老家坐长途车,后来是绿皮火车,再后来是飞机和高铁,现在我自己开车。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两张老照片是翻拍的。翻拍的手机,也产自罗文龙奋斗过的这座城市。
在本次活动的后台,类似的精彩照片和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征集活动由东莞市文明办主办。时代周刊作为战略伙伴,为活动提供重要战略支持。
该活动向全网征集关于东莞的时光影像,讲述照片背后关于奋斗、温情、城市变化的故事。无论是奋斗与坚持的故事,还是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或是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活动主办方都非常欢迎广大网友分享。
本次照片征集活动的时间为6月1日到6月20日。届时活动主办方会在征集的照片中,挑选一批幸运代表,兑付一次到东莞故地重游的旅程。
期待你的照片,期待你的故事。东莞,等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