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血渭一号墓重新清理,考古队已厘清其形制、营建
本文图均来自微信公众号“考古与文物”
曾被误传为“九层妖塔”原型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已于2021-2022年获重新清理,考古队也厘清了该墓的形制、营建。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管、省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4期刊发了《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2021~2022年清理简报》(简称《简报》),该文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撰写。
2021-2022年,热水联合考古队重点对热水墓群北一区进行调查与实测,搞清了热水墓群北一区的墓葬数量与布局,同时对血渭一号墓的墓室、附属建筑与南侧的殉马沟进行重新清理。
都兰作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节点,在其所连接的东西交通道路的沿线上,遗留大量重要遗迹、遗物。热水墓群位于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墓群分布于察汗乌苏河南北两岸,墓葬一般倚山面河,以山脚缓坡地带和黄土层深厚的冲积扇台地为主要分布地。
《简报》称,血渭一号墓是热水墓群北一区内规模最大、考古工作开展最早、问题最集中的墓葬。该墓因发掘年代久远,又无翔实的发掘资料报道,对于该墓葬的形制,在学术界引起很多的讨论,争议较大。所以解决血渭一号墓的形制与营建,成为最紧迫的问题。同时该墓及其附属遗迹未得到有效保护,发掘出的墓葬、梯形石砌台基和附属建筑的周围荒草丛生,梯形石砌台基、墓室四壁及隔墙、附属建筑等坍塌损毁严重,无法辨别墓葬形制及结构。这些状况不仅对于后期墓葬本体保护存在威胁,而且对游客来说观展效果较差。
2021年,热水联合考古队正式启动血渭一号墓的重新清理工作,对象即“十字形陪葬墓”和“围墙外房基”两部分。经过复原式清理,进一步确定“十字形陪葬墓”就是该墓的墓室,营建在混杂堆积的自然山体中,“围墙外房基”则是封土外的附属建筑。
2022年,热水联合考古队对血渭一号墓南侧地面的第4、5号殉马沟进行清理。这些马骨姿态各异,骨架的头部或颈部都有巨石,显然是活马殉葬。此次发掘,将5条殉马沟的殉马数量由最早刊布的87具修订为90具。
经过此番考古工作,热水联合考古队形成认识包括:血渭一号墓并不是双覆斗式的封土,所谓的“下层封堆”是不存在的;血渭一号墓封土整体呈覆斗式;血渭一号墓为木石结构的多室墓;附属建筑位于经过特殊处理的平台东部,紧贴梯形石砌台基,依梯形石砌台基的东侧包石边而建,建筑基址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殉马沟位于山体南侧的平地上,与墓室间的高差达30米,是该墓最为显赫的陪葬遗迹,共5条。
2018年发生的“3·15热水墓群被盗案”震动全国,破获后收缴的涉案文物达646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至2020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编号为2018的血渭一号墓的被盗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该墓葬被评为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发表了《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依据墓室的棚木测年,确定墓葬的年代为744±35年,根据所出印章,结合相关文献,推断墓主为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
此前,新华社等媒体曾持续发布过2018的血渭一号墓发掘进程。
备受网民关注的“九层妖塔”就是2018血渭一号墓吗?新华社记者当时从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2018血渭一号墓并非“九层妖塔”原型墓葬。
传说中的“九层妖塔”原型实为1982年发现并进行过考古发掘的都兰“热水一号大墓”,距离2018血渭一号墓400余米。热水联合考古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都兰“热水一号大墓”因其封土堆高大雄伟,被当地人称为“九层妖楼”,后经文学、影视作品传播,成为众人熟知的“九层妖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