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肺结核疫情呈稳步下降趋势,发病率为21.1/10万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肺结核疫情整体呈现稳步下降趋势,疫情持续控制在全国最低水平。2023年,上海共登记肺结核患者5303例,发病率为21.1/10万。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3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和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和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市级宣传活动在黄浦区丽园公园举办。
全面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结核病防治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到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对照该目标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上海将重点推进实施四项重点措施:
一是依托2023年至2025年实施的第六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结核病等重大慢性传染病精准综合防治模式构建”项目,优化结核病社区精准筛查策略和措施,促进结核病患者和潜伏感染者的早期发现。
二是有序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根据国家部署,2023年5月,金山区山阳镇作为首批国家级试点单位,启动无结核社区创建,加快探索更加适合上海实际的综合防治措施。2024年,上海将在各区分批、有序、全面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强化落实“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耐药结核患者筛查,结核病患者、潜伏感染者治疗管理,社会大众动员”等关键措施。同时,还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依托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探索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综合管理,不断构建完善慢性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管理体系。
三是持续实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提升行动。发挥志愿者生力军作用,针对学校、社区、商务楼宇等重点场所,分主题、分人群开展志愿宣传活动。
四是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结核病防治能力提升。上海将牵头联合江苏、浙江、安徽等疾控部门组建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试点区域建立疑难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常态化联合会诊机制,开发应用区域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平台。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协同防控中心服务区域,优化完善常态化联合会诊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病防治整体能力提升。
肺结核可防可治,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方面指出,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定点医院信息可查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指出,作为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方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而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也应该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疾控专家表示,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但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对于如何抑制这一疾病的传播,疾控专家提醒,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