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医者谈罕见病|顾卫红:罕见病患者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访客 2024-02-29 11:01:42 30248 抢沙发
医者谈罕见病|顾卫红:罕见病患者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摘要: 我的工作涉及罕见病的临床诊疗、科研、科普传播、公益支持、连接协调等多个方面,这些对于我的个人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拓展...

我的工作涉及罕见病的临床诊疗、科研、科普传播、公益支持、连接协调等多个方面,这些对于我的个人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拓展了我的生命空间。

医者谈罕见病|顾卫红:罕见病患者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罕见病约等于疑难病,普遍诊断治疗困难,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面临种种生活困境。长期做罕见病专业的医生,面对很多未知数和不确定性,进入过很多平行的小世界,需要持续的探索和创造,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同时也接收到大量能量(包括正能量和负能量),是能量流动非常活跃的场域和过程。

在这些年的经历和体验中有太多的感动和领悟,对我来讲,这是人生的修炼场,心灵被反复敲击,心力被不断打磨,需要坚守初心,充满勇气,提升认知,打开格局,才能突破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和障碍。人生具有使命感和方向感,就会更有信心、更加勇敢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罕见病本质上是医学问题,是大自然的挑战。人如何面对自然?人与人之间如何合作共同面对自然?

中国幅员辽阔,罕见病患者散居各地,中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罕见病相关知识科普和疾病检索公共平台尚待建设完善。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中国罕见病领域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空白很多,成长空间巨大,需要引起社会各界更大的关注和资源投入,需要提高公众对于罕见病的认知水平,有序有效地建立罕见病临床、科研和社会支持体系。

这些年,每次专病门诊,我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给予患者全面的医学和心理支持。但是,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需要聚集连接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2024年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际,追忆缅怀几位曾经和我一起奋斗过的同行和病友,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相互鼓励,精诚合作,共同面对罕见病,战胜罕见病。

第一位同行是台湾荣民总医院神经科主任,被誉为“台湾小脑萎缩症之父”的宋秉文教授。他是我非常敬重的同行,宋秉文教授于2023年11月1日逝世,让人心痛,深切怀念!

我和宋教授认识20多年,相互支持,惺惺相惜,一起推进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尤其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临床和相关科研的发展。宋教授是一位谦谦君子,拥有大爱仁心的医者。

2006年和2012年,我曾两次赴台北参加台湾小脑萎缩症病友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去往宋教授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交流学习,2015年宋秉文教授和台湾病友会组织者来京参加共济失调病友活动时,也到访过我们的实验室,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另一位同行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临床神经生物系主任Gregor Wenning教授,国际多系统萎缩(MSA)研究领域的先锋,Wenning教授于2024年2月11日去世,在此深切悼念!

2006年,我通过邮件联系Wenning教授,经过他的协调,授权我翻译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MSARS),在中国发表并使用。2008年Wenning教授邀请我参加欧洲多系统萎缩研究组年会,介绍中国多系统萎缩的临床和研究情况,那是我第一次见到Wenning教授。2017年6月我到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21届国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研讨会,第二次见到Wenning教授。这些年Wenning教授和他的团队持续专注于多系统萎缩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赢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尊敬。

希望罕见病专业领域的同行同道,在照护支持患者的同时,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我的专业方向是运动障碍和神经遗传病,接诊的大部分患者是青年人和中年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却被疾病所困,其中的身心痛苦是常人难以了解的。在这些年的临床诊疗、基因分析和遗传咨询工作中,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与不少病友成为了好友,有两位已经逝去的病友让我一直难以释怀。

第一位病友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CA1)患者余晓迪,特别优秀的年轻人,大学时和室友成立社团,梦想是做一个知名企业家。晓迪的性格温和善良,患病后大多数时光在电脑前度过,他说:“如果别人会因为我的付出收获到一些东西,我会很满意的。”2010年我和几位共济失调病友一起建立中国共济失调病友协会(CAA),拍摄公益宣传片“企鹅的春天——中国小脑萎缩症患者的故事”,晓迪是主力,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后来我整理邮箱发现,那几年我和晓迪有400多封往来邮件。晓迪患有SCA1合并哮喘,后者加速了病程进展。共济失调患者在疾病中后期会出现饮水呛咳,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尽早维护呼吸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另一位病友是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两语(网名),一位精英人才,业余爱好摄影,我们曾经一起参与过多次病友组织的会议和出行,两语为大家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瞬间。因为他有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活动中常常需要蹲下让血压升高一些,再站起来继续活动,餐后会出现低血压反应。他一直坚持工作,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单位吃过午饭后,晕倒在电梯里,被发现时已经昏迷,经抢救无效去世。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血压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尽早调整生活方式。

面对罕见病,不仅亟需研发治疗药物,患者生命全周期的精细管理同样重要。

罕见病患者让我们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医生这些年,常常有很深的无力感,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真心羡慕那些医生,他们专业领域的疾病已经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也正因如此,让我更坚定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千里之行,破冰之旅,始于足下。

(作者顾卫红系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研究员、医师,CHPO工作组总协调人)

顾卫红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24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