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7部门联合印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到2026年底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

访客 2024-01-05 11:00:50 20227 抢沙发
17部门联合印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到2026年底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摘要: 1月4日,国家数据局官微发布消息,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1月4日,国家数据局官微发布消息,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以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作用发挥为重点,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

《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政策研究专委会主任蔡跃洲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实施《行动计划》旨在尽快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此本着‘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原则,对12个行业领域进行了细致的部署。这12个行业和领域的选取,主要考虑其在我国数字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数据资源要素的积累状况、整体数字化发展基础等因素。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行动计划》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行动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 图片来源:国家数据局官微

《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在重点行动中,《行动计划》将工业制造排在第一位。

对此蔡跃洲表示,这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量。首先,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其次,制造业领域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程度较高;第三,很多制造业企业从早年信息化建设开始便有意识地收集生产运营过程中各种数据,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

蔡跃洲认为,从互联网+到当下的数据要素×,反映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由早期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赋能转型阶段,进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并充分发挥其倍增效应和乘数效应的深入发展阶段。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合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它强调的是技术的叠加和创新,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单纯的技术叠加并不足以推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于是,数据要素×的概念应运而生。

‘数据要素×’的核心在于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实现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驱动。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数据的深度应用和价值释放,它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全新的社会价值创造。盘和林说。

通过对接供给和需求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未来该如何有效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蔡跃洲认为,可以通过几种机制来实现。

一是提高微观层面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在微观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数据要素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传输手段,能够提炼出数据中包含的有效信息并将其及时传递到生产运行相关环节,从而提高不同环节以及不同类型要素之间的协同性,进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二是不同来源数据集进行融合匹配后可能产生更多有效信息,为生产经营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

三是多场景复用带来的宏观价值倍增。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低成本复制等技术-经济特征,能够同时在多个场景中发挥上述效率提升作用,从而在宏观层面表现为价值倍增。此外,经济社会运行以各类平台为依托,能够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以此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当前算法和算力一定要加强。如今的劳动工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工具,已经将算法算力包含进去,算法算力的提升改进会给包括数据在内的生产要素带来更多产出。

此外,要构建个性化、行业级场景,把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真正用于产业生产效率提升,创造更大的增加值。与此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机制体制。新的生产要素出现后,涉及使用权、所有权、相关人才培养、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方面均需要系统完善。胡麒牧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22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