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距离年底只有3个月时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整体进度已过半程。9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下一步,要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王宏志强调,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要清晰界定退出标准,用好绩效考核结果,进一步规范退出的情形,不能用违法违纪、到龄退休、主动离职等替代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退出。
与此同时,要加强兜底保障,薪酬分配进一步向基层苦脏险累一线岗位倾斜。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围绕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要在更广更深上下功夫。
国资国企专家周丽莎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资委已经推出了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等改革措施,经营管理人员打破铁交椅,实现能上能下。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来支撑企业的发展,通过推动新型生产经营责任制,实现全员绩效管理,全员业绩与薪酬相挂钩,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王宏志表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要在刚性兑现提质扩面上下功夫。要参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式,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
周丽莎表示,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这一要求,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讯号,即国有企业正在加强内部管理和改革,以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这一制度的推行,意味着国有企业将更加注重管理人员的业绩和能力,通过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方式,有助于优化国企的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定岗定责定薪,业绩与薪酬挂钩,从而提升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同时,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国资央企将进一步推动外部董事作用发挥,健全选聘机制,突出专业能力,聘用更多年富力强、符合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专职外部董事。
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更多高质量并购
王宏志表示,国有企业要加大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更多高质量并购,做好并购重组后整合融合,积极推动两非两资有序退出,完善退出绿色通道,腾挪更多资源发展战新产业、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企改革专家李锦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 过去因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低等原因,国有企业还存在着在某个专业上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的问题,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盈利。
近年来,我们日益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此次会议也强调了末位淘汰规则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个人绩效,也明确了要积极推动两非两资有序退出,这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信号,意味着一方面国企改革将深入贯彻市场经济体制原则,着力提升企业市场化运营水平;另一方面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引导国企优化布局,实现转型升级。
过去国企在科技创新领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以经济效益为考核首要标准,导致科技投入不足;领导干部任期制与科研长周期矛盾,而这会影响到投资决策;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利于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容错机制缺失,与科技创新高风险特性会产生一些冲突等。
李锦表示,在此背景下,通过重组方式激活新技术、新赛道,选取对产业链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有利于国有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时,建立有序退出的绿色通道,为国企改革提供灵活机制,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深化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并购这些领域的企业,国有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新技术、拓展新业务领域,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周丽莎表示,一方面,通过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并购重组也有助于国有企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通过并购重组后的整合融合,国有企业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