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海一包子铺老板称申请近10次未能办下店招,街道工作人员回应

访客 2024-05-20 11:00:16 18492 抢沙发
上海一包子铺老板称申请近10次未能办下店招,街道工作人员回应摘要: “我们正常做生意,为什么不让挂招牌呢?”今年5月8日,在反复尝试递交店招设计方案均未能通过审批后,徐汇区广元路上一家商铺...

“我们正常做生意,为什么不让挂招牌呢?”今年5月8日,在反复尝试递交店招设计方案均未能通过审批后,徐汇区广元路上一家商铺的店铺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称店铺已营业1个多月了仍然是无店招的状态,这给他们正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上海一包子铺老板称申请近10次未能办下店招,街道工作人员回应

临街店铺是城市商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烟火气的体现。有个美观醒目的店招,对于经营者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门头招牌往往也是透视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窗口。但投诉信息显示,随着申城开展城市更新街区美化,一些商家无法正常悬挂店招,经营备受影响。怎么回事?

申请了近10次,究竟卡在了哪儿?

“现在一天只能卖出100来个包子,400元的营业额。而仅房租摊下来一天就要近700元了,这怎么办?”5月11日,看到记者来访,广元路172号一家包子铺的店主赵先生不住地诉苦。而他认为,自己店生意不佳,和没有店招有着直接的关系。“包子生意要赶早,早上一早开门,门头都是黑的,没招牌更不知道这里在卖什么,生意怎么做?”

广元路172号门面不大,4扇玻璃门几乎占据整个门脸,上方是往外凸起有三四十厘米的米黄色长方形门头,门头上一片空白,仔细看可以辨别出上一家饺子馆店招被拆除后留下的字样痕迹。若不是玻璃门上张贴了两张“广元大鲜包”的海报,光看门头,确实不知道这里在卖什么。

广元路172号门面。上方是往外凸起有三四十厘米的米黄色长方形门头,门头上一片空白,没有店招。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民声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图

怎么没有店招?赵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今年春节前租下这爿门面的。3月初,店铺开始装修,他即关照店长同步办理悬挂店招的手续。由于广元路地处历史风貌区,户外招牌的设置实行许可管理,赵先生必须通过天平街道的微信公众号“治理云”模块,在“限额工程备案”中向街道相关部门提交店招设计方案,通过审批后方能施工设置。

店长薛冬冬打开手机:后台显示,从今年3月7日起,他已经先后11次提交审批申请,除去重复的提交,也有近10次,仅店招效果图就制作了7个版本。他回忆,每次提交申请后,总是被以各种理由打回,“一会说字体高35厘米太大了需要缩小,一会说字体颜色太亮了,一会又说不允许用反光材质,一会又说字体外发光不允许,只能反复调整后重新提交。”记录显示,最后一个版本是薛冬冬4月13日提交,“这次终于字体审核通过了,我们都以为应该没问题了。岂料,4月29日又打电话来,说按照规范文件,我们的门头不能凸起,需要将凸出部分拆掉。”

店长薛冬冬手机后台显示,从今年3月7日起,他已经先后11次提交审批申请,除去重复的提交,也有近10次,仅店招效果图就制作了7个版本。

图为薛冬冬4月13日提交的店招版本。

“可是我租过来就是这样”,赵先生解释,门头能不能拆先不说,他在装修时已将店里的蒸汽排放出口藏在了凸起的门头里,一旦门头凸起部分拆除,意味着部分装修要重新调整。“当初装修时不提出来,如今都营业一个多月了,再来让我砸自家门头招牌吗?这多不吉利?”对于街道提出的调整要求,赵先生很不理解,也无法接受。

图为广元路172号门面凸起的门头。

赵先生投诉后,5月11日下午,天平街道的两名工作人员带了几名装修师傅来到赵先生店里,称要现场确认凸起的门头能否拆除。拆除门头上预留的检修孔后,记者看到里面露出的是房屋原本的挑空水泥屋檐,并不是常见的中空钢结构。装修工人敲击后,确认屋檐与屋顶梁体连接,拆除是有困难的,两名工作人员这才表示“知道了”。

拆除门头上预留的检修孔后,记者看到里面露出的是房屋原本的挑空水泥屋檐,并不是常见的中空钢结构。

对于自己迟迟不能设置店招,赵先生颇有怨言。两名街道工作人员解释,由于地处风貌保护区,店招在外观上要求较高。除了街道层面要审核方案外,还要提交给“社区规划师”进行审核,这导致了反复的调整,如拆除门头就是“社区规划师”的要求。加上社区规划师是外聘的,街道是攒齐了一批材料一起交过去审核,这也导致时效上有些拖延。不过,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这次会将门头无法拆除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区规划师,但赵先生仍然需要再次提交审核材料。

城市治理不能给商家经营增添困扰

本市从去年5月1日起实施了《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对于店招的大小、设立方式均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为了遵循上述《规范》,不仅仅在对于城市街区面貌要求较高的风貌保护区,随着申城大面积开展城市更新,不少街区出于美化、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或由属地政府统一来设计安装风格一致的店招,或对在店铺经营者调整后新设置店招时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备案审批程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矛盾。

本市从去年5月1日起实施了《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对于店招的大小、设立方式均有明确的规定。

投诉信息显示,在街区实施美化工程统一设置店招时,旧的早早被拆了,新的却迟迟不能安装到位,被经营者们饱受诟病。浦东新区博兴路上的一家店铺店主投诉称,街道当时拆除旧店招时承诺1到2周即可将新店招安装到位,岂料一等就是2个月;杨浦区双阳支路上一家店铺的店主则称,这条街的沿街店铺过年前就启动了店招整治,并拆除了旧的店招,施工负责人原本称过完春节即可将新店招安装上,岂料至4月底新店招仍没有重新安装;虹口区广灵四路上的一家店铺店主更称,旧店招去年12月1日被拆除,新店招直至4月底仍没有安装完成。期间店主多方询问,无人告知他安装店招的准确时间节点……有经营者还称,街区在实施店招统一更换时没有和他们沟通到位:有经营者前脚刚刚花钱装修好店招,后脚施工人员突然就上门实施了拆除。店主们质疑,既然街区有统一安装店招的安排,为何不早早告知店主们,避免重复投入浪费资金。

此外,和赵先生的遭遇相似,管理部门在更换店招时一味地强调《规范》要求,也导致一些店铺经营者处于店招无法设置的状态。

杨浦区锦西路78号是房产中介“我爱我家”的一家门店,经营者称锦西路上这整排门店都有向外凸出有一米的硕大门头。经营者更换后,通常会在门头原结构的基础上更换图案字样,改成自家的店铺名。“我爱我家”去年8月租下了这爿沿街铺面后,提交的店招方案始终无法审核通过,理由正是按照上述《规范》,“设置在离地高度2.5米以下的附属式招牌,凸出墙面不宜大于0.2米”,这就要求“我爱我家”必须将原来的硕大门头整体拆除,重新安装贴着墙面的店招。门店负责人喻先生称,撇开店招缩在里面效果不佳外,由于各家店铺门头互相连在了一起,仅其一家拆除门头,恐会给相邻店铺的门头安全带来隐患。

锦西路78号是房产中介“我爱我家”的一家门店。由于店铺原有的巨大门头不符合规范,店铺更换店招时被要求需将门头拆除。

由于在店招设置上存在分歧,大半年来,“我爱我家”只能扯了一块喷绘布作为店招。“一到晚上连灯光也没有,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已经关门了”,喻先生称无法正常设置店招对生意影响很大,他建议,“附近几条街道都在统一设置店招,能否先利用原门头设置临时店招,待街道统一设置时再按《规范》拆除重弄?”

锦西路上这整排门店的门头紧密相连,拆除其中一家不仅不好操作,还恐会给相邻店铺的门头安全带来隐患。

赵先生认为,由店招门楣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背后,透析出的是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有待改进。比如说在审核方案时,店招设置的各类要求能否一次说全,不让经营者反复修改折腾?再比如,沿街门面的房屋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规范》如何与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管理者能否现场查看,视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经营者们呼吁,店招治理能力折射营商环境。临街店铺能有效增加就业、繁荣经济、便利民众,当下,有关部门尤其应多想办法为商户纾困解难。

(原标题为《“正常做生意,怎么不让挂招牌呢?”徐汇一店主称申请近10次未能办下店招》)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49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