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追忆巫和懋教授:坚持走学术这条路,是想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访客 2024-05-05 21:04:03 63115 抢沙发
追忆巫和懋教授:坚持走学术这条路,是想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摘要: 巫和懋5月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网站发布讣告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巫和懋先生,于2024年5月3日凌晨2时...

巫和懋

追忆巫和懋教授:坚持走学术这条路,是想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5月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网站发布讣告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巫和懋先生,于2024年5月3日凌晨2时14分在中国台湾台北市因病离世,享年72岁。

北大国发院介绍,巫和懋于2006年全职加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任朗润讲席教授;2008年至2012年期间,他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0年至2012年期间更是主持院务。在任期内,他不仅帮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发展研究院,还积极募集资金大量扩充学院的奖助学金,并推动承泽园新院区的筹建工作,对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巫和懋先生主导了国发院博士生项目的重大改革,他不仅重新设计了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而且亲自投入大量时间与每位博士生交流并指导论文,极大提升了国发院博士生项目的质量,使之成为国内顶尖且享有盛誉的项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北大国发院官网早前发布了巫和懋教授于2015年8月在北大退休的演讲实录《巫和懋:学术与人生》。巫和懋在这次演讲中回应了学生的问题“走学术的路会过怎样的人生”,也回顾了自己的学者生涯。

“走学术的道路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

巫和懋在当时的演讲中回忆,从自己博士毕业到2015年退休,已经过了三十三年。回顾这三十三年的学者生涯,第一个阶段便是努力拿终身教职,那个阶段很辛苦。在他写博士论文的最后一年,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小孩的出生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他只能熬夜写博士论文。之后家里陆续有了第二、第三个孩子,一家人也从美国西部搬到了东部,最后搬到南部。那些年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帮小孩洗完澡,陪他们玩,等他们和妻子都睡着,自己才爬起来去书房做功课,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

从开始写博士论文,到最终拿到终身教职,那些年里他一直在坚持,经常熬夜到两三点才睡,甚至把身体搞垮了,直到后来几年才有所恢复。

“走学术的道路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巫和懋说道。从完成博士论文到退休,他的工作量只增未减。他太太还常问他:“何时得易乎?”

巫和懋跟学生们说,其实你们要知道,走上学术这条路,就不会有轻松的时候。那么,怎么能应付学术道路上这么大的工作量?他的回答是:一定要对学术之路专心一致。

“专心一致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专心一致。”巫和懋回忆,他在学者生涯的初期考虑过很多研究方向,最开始想做发展经济学,因为从台湾大学去斯坦福大学求学之前,台大的老师推荐他研究这个方向。后来,有斯坦福的老师鼓励他研究计量经济学,因为他数学还不错,而且研究计量经济学会比较有利于将来找工作。除此之外,还有过别的选择呈列在他面前。

但是,最后巫和懋还是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也就是一般均衡和博弈论。“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领域。尽管很难,但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的研究方向还是一般均衡和博弈论。总而言之,在学术的道路上,做到专心一致是相当重要的。”

北大国发院介绍,巫和懋一生致力于研究和推广一般均衡理论和博弈论,他以微观经济学的视角,采用严谨的方法,探讨宏观经济、财务金融及中国经济转型等重大问题。针对重大现实问题,他在各类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观点。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心对待遇到的人、事、物”

回顾巫和懋的一生,他1952年9月26日生于中国台湾台中市,祖籍安徽省无为县。博士毕业后,他任教于美国罗格斯大学、杜兰大学、斯坦福大学、范德堡大学等,获杜兰大学终身教授。1994年回到宝岛台湾,任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起,来到大陆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任特聘教授。2006年,他正式成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全职教授。

“这些年来,我碰到了很多人、事、物,也一直用自己的真心来对待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巫和懋在退休演讲中说道。

“真心”在他看来,有几层含义。首先,是要真心对待自己所研究的学问,真心对待自己阅读的每一篇学术文章。在教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时候,他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一篇文章的价值。他经常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如果你是作者,你又会怎样辩护自己的这篇文章?”

他认为,这么做是有意义的,只有理解了一篇文章,懂得怎么辩护一篇文章的观点,才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再来才是对文章的批评和创新。

第二,是要真心对待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巫和懋说,很多同学都会说他记性特别好,即使过了很多年,也常常能记得大家的名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间,他总会很用心地去理解每一位同学,因此才会记得大家。

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学生,巫和懋都会用一样的方式来平等地对待,并不会因为哪位同学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就对他特殊照顾。在他看来,博弈论里面有一个思考原则,就是要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其实就是关心身边的人。“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要真心地对待身边的人,学会理解身边的人的想法。”

第三,是要真心对待自己所碰到的事情。巫和懋说,自己在教书之外还做了很多其他的服务性工作,曾经担任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副院长,帮助它转亏为盈。来到北大CCER之后,他也担任行政职务,帮助CCER升级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帮助CCER募款,帮助博士班。

他刚来的时候,CCER有二十几位延期的博士,一直没能写出合格的博士论文,找这些博士座谈时好几位都泪流满面。于是每个礼拜他召集这些同学讨论博士论文,坚持了两年,帮助他们一个个顺利毕业了。他们带了一个好头,后面博士班的士气也调动起来了,近几年毕业的博士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把CCER博士班的名声打响起来。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整理博士班,毕竟他们自己的导师都不怎么管,巫和懋却偏偏要“多管闲事”。在他看来,很多事情并不能用世俗的功名利禄来衡量,比如他帮助延期的博士们毕业之后,自己就很享受那种圆满的感觉。

“这就和我们平时说的企业家精神一样,并不是为了更多的财富,也不是为了更多的名声,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真心地把身边的事情做好,真心对待自己肩上的责任。”巫和懋这么解释。

北大国发院介绍,巫和懋先生心系教书育人,为经济学领域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他的门下涌现出近二十位博士和一百多位硕士,其中超过二十名学生在世界顶级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外,数十名学生在国内外重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即便在患重病接受治疗期间,他依然不忘关怀学生的学术发展,并带领他们继续进行科研,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所有学生。

“真心对待身边的人,真心对待手上的事,能有这样的成果,我自己也感觉很满足。”巫和懋在退休演讲时说道。

“把人生拿来追求名利是很空的”

谈及当初他放弃美国的终身教职,回到中国台湾,很多朋友都不理解,巫和懋解释,人生永远都在做选择,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后来他放弃在台湾安定的生活来到北大,也是依据他的初心做出的选择。“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求诸自己的初心,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在《学者生涯三十载》这篇文章中,巫和懋曾经说过,“在那充满理想与梦想的年纪里,曾想要抛头颅洒热血以不负少年头,也曾想要遗世独立以求潇洒快意;摆荡在理想之间,人生充满着无穷的可能与希冀。”

回顾自己这一生,巫和懋说,博弈思考的原则里有一条,就是要“向前展望,向后逆推”。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未来,都能看到很多的可能性。年少的他天马行空,在还没有确定走上经济学的学术道路之前,他也想过自己未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把这些可能性想完整了,想清楚了,“为什么要走学术之路”的问题也就有了解答,走上学术道路之后也会愈发坚定。

当年,他的第一志愿其实是考上台湾大学数学系,后来才转到经济系。在转系之前,他读了很多经济学的书,其中两本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一本是Debreu的《Theory of Value》,另一本是Arrow的《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

读这两本书时,他写了一本厚厚的笔记,虽然后来搬家时不小心丢了,但那本笔记的样子在他脑海中一直存在。“可以说,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强的震撼,让我意识到原来可以用这么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一些很深刻的道理,让我看到了经济学的深沉和美丽。”这是巫和懋的“初心”,也是他走上学术道路的开端。

“学术道路,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一条道路,过程中要吃很多苦。那我为什么还要走下去呢?”面对台下的学生们,巫和懋剖析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把一些问题想清楚之后,会有一种很快乐的心情。面对一些问题,一开始可能会很糊涂,摸不到边际,找不到思路;而随着思考的步步深入,问题的答案逐渐展开,文章也逐渐成型。文章完成后,此时的他反倒会感到依依不舍,因为找寻答案的过程结束了,快乐的旅程结束了。正是这种找寻答案的快乐,支持着他在学术道路上走下去。

另外,在他看来,学术就是“教学育人”,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告诉同学,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他常常鼓励他的学生做老师,或是选择其他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的职业。因为私人收益较少,在追逐功利的社会里就常被人忽略,所以更需要鼓励学生来为这个社会努力。在课堂上他常说,学术是一个公共品。所以,他愿意多付出精力来教学生,也鼓励更多人来提供这个公共品,希望为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把人生拿来追求名利是很空的。”巫和懋说,名是别人给你的评价,有道是“赵孟贵之,赵孟亦能贱之”,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主观而多变的评价中,是很空洞的。利也一样,如浮云轻烟,转眼成空。

“人生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我选择坚持走学术这条路,是想追求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巫和懋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311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